最新资讯:
 
您当前的位置: 首页 >> 家校互动 >> 家校互动
解码幼儿“愤怒”的魔方

在生活中,常常有一些这样的场景:有些孩子在和小伙伴玩耍时,稍不顺心,往往大声尖叫;有些孩子被妈妈喊起床时,烦躁的直蹬腿,恨不得在床上打个儿滚;还有些孩子穿鞋穿不好,就会愤怒的把鞋子给扔了,大声哭闹……

这些场景中,孩子通过尖叫,踢打或哭闹来表达自己的需求,期待达成目的吸引大人的注意。当遇到这些情况时,家长常常会怎么做呢?

我们会发现:

有的家长采取“贿赂”的方式,如只要按时起床,就答应买冰淇淋。

有的家长采用“威胁”的方式,如瞪眼警告,腰带助阵,佯装揍人等。

还有些家长采用打骂的方式,如大声指责“你怎么这么笨”或直接上手,噼里啪啦一顿揍……

这些“简洁高效”的应对方式,是否恰当呢?俗话说,知其然知其所以然。想要改变不恰当的愤怒表达,首先,我们需要先理解愤怒的意义是什么?

适当的攻击性是性格果断的特征,可以让孩子在这个世界上更加充满自信的勇往直前。但是我们也要注意在发展的过程当中,学习如何表达愤怒的情绪也是相当重要的内容。因为孩子不能每次都靠生气来发泄情绪。

其次,我们再回头看看家长常用的,“简洁高效”的应对方式有哪些弊端呢?

“贿赂”时,家长常常模糊贿赂和奖赏的边界。奖赏和贿赂最大的差异是谁握有掌控权,父母掌控是奖赏,由孩子掌控可能就变成贿赂了。此时,亲子间的互动变成了基于控制权的争夺,而非考虑到孩子的需求。

“威胁”时,会让孩子过于惊恐,而无法把事情做好,甚至会惹出更多的麻烦,孩子可能因为恐惧而屈从,并非真的愿意合作,在后续的发展中,会导致与教育预期相反的结果,如丧失内在主动性,时时事事需要家长监督。

而爸爸妈妈打骂孩子的行为,会被孩子视为仿效的对象。那么,经常挨揍的孩子在遇到挫折或感到生气时,很有可能会产生和父母相似的反应。

最后,正确的应对方式是怎样的呢:

面对孩子的合理期待:我们应给予接纳和陪伴。理解孩子当下正在发生的强大感受,或者试着拥抱他们,不用多说一句话。因为陷入情绪中的孩子会无法听到或听进去任何人对他说的事情。在这个过程中,父母能够承接,并且帮助孩子把“愤怒”转化成可以被理解的情绪,孩子的心理就能获得成长。

面对孩子的不合理期待:该对孩子说“不”时,就该果断说出。因为清楚的界限不仅可以给孩子带来安全感和满足感;而且引导孩子应对父母说“不”所带来的挫折感受,也是发展过程中相当重要的一部分。

如果孩子的情绪仅为了吸引大人的注意,那就需要我们反思一下,孩子为什么只能用这种方式才能吸引我们的目光!

澳门永利网上赌场开户公众号